问题:所有学术议题都好像已经有人做过相关的研究,我要如何为自己的研究找到受编辑青睐的创新观点和学术贡献?
— 新进研究员常见的困扰
已经有了研究结果,您想要就此写一本书、一篇文章或论文,但研究内容类似他人已发表的研究成果,而出版商或期刊编辑则是想要看到创新、不同既往的研究视角。这时,您不妨使用"方块法"来想想办法。
什么是"方块法"(cubing)?
除了最常用的自由写作方法来寻找灵感并发现新观点,另一种是激发重新思考的"方块法"。"方块法"是由Cowan与Cowan(1980)最早提出,目前已有众多改良版本。您可能不熟悉"方块法",没关系,我们来快速做个实验。
请您手握一块方块(儿童积木、魔方、任何方块都行),并从当前视角描述这方块。然后,将方块向右旋转30度,重新描述这方块。接着,把方块翻到刚才看不到的底部或背面,并重新叙述方块。慢慢继续转方块,不断思考新的描述或与之前视角的不同之处。
您当然可以用任何物品,不过方块有六面,因此能提供固定、系统性的框架。"方块法"的关键是不要停留在单一视角,要持续快速转动,借此拓宽您的视角。
使用"方块法"在学术研究上,即是将研究结果视为方块来翻转,以多角度、多视角反复思忖:"如果研究是动态的物体,会发生什么事?研究之前在哪里,现在又要去哪里?有什么观点让人感到惊奇?研究中有没有既有书籍、文章、论文没想到的新创意?"
"方块法"以外的做法:六大问题讨论研究结果
您可能觉得方块法太抽象又不着边际,那不妨试试使用六大问题探讨研究结果,着重在描述、关联、连结、比较、应用与论证部分。
- 如何形容研究结果?它们听起来、看起来、闻起来、尝起来像什么?该如何细分研究结果?能把它们分成更细项、更独立的个体吗?
- 如果研究结果是张图片会是什么?如果是迷因、公布栏、海报、卡通呢?研究结果能让您想到什么?您觉得研究结果与哪些流行文学、文物、古典文学、艺术有关联?
- 这些研究结果与过去的研究有哪些关联?哪些经历能让您与这些研究结果有关联?
- 研究结果与其他领域的既有研究差别在哪里?
- 研究结果可以在哪里应用?如何应用?由谁应用?应用的场域、时机、原因为何?
- 如果有人不认同您的研究结果,他们会说什么?您要如何辩护?
总结
"方块法"常被用来定调文章的创新观点,并提供灵感,特别针对已相对成熟的研究议题。"方块法"亦可用于构想研究提案时的研究议题推敲。所以,若今后当您对研究创新感觉无从下笔时,就试试"方块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