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我觉得需要阅读的文献数量已经超出了负荷,但我也知道无论如何都应优先阅读最新的文献。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让我跟上最新的文献?
—某博士生的困扰
答复:
"跟上!别落后!"每当听到这些话,我下意识的反应就是抗拒——稍微落后又如何呢?
试图跟上最新出版的文献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和心力,但是否非这样做不可呢?如果是与研究议题有直接相关的文献,这样做无可厚非。了解与研究议题相关的其他研究和领域内的进展不仅能让您的研究更切题,也能拓宽您的研究视角。
不过,广泛阅读感兴趣的、有关其他研究议题的文献也绝非坏事;说不定未来遇到相关研究计划案时,您便能很快上手、游刃有余。
无论如何,搜寻期刊、整理及存档都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而这些还只是阅读前的准备工作。阅读才是最花时间,导致要兼顾其他诸多重要待办事项时,跟上最新发表文献就容易成为被忽略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人搜寻和存档了文献,但永远不会阅读这些存档的PDF。这类人就是所谓的 "PDF借口症候群患者",习惯以存档为借口,制造一个自己有跟上最新进展的假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借助于建立适合自己的固定阅读习惯。
我自己在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建立起一个固定阅读的习惯。经过一年复一年的坚持,这个习惯俨然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也要归功于便捷的阅读工具普及化,如iPad、电子阅读器等。
以下分享我的做法,共分为七个步骤。虽然未必尽善尽美,但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界定范围:清楚界定哪些领域是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避免野心太大,使焦点过于发散。界定目标着重在目前的研究方向以及将来可能的研究发展方向。
2. 找出关键期刊:现今期刊种类繁多,且不断有新期刊问世,不可能兼顾到所有期刊。我会将重点放在本领域的核心期刊以及新颖议题、独到见解著称的专业期刊上。因为个人兴趣涉足多个学科,所以我的书单里还包括非专业领域的期刊。当然,多年来我的书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工作需要或兴趣变化,不断调整更新。
3. 利用自动通知来获知新发表的文献:我以前会注册各期刊的自动通知服务。但自从我注册了一个名叫 BrowZine 的 APP,我更加借助于它来接收期刊的更新通知。BrowZine 让注册用户储存最多64本期刊的资讯,当这些期刊有更新通知时,该 APP 会自动发送通知给用户,非常的快捷方便。
4. 过滤通知来找出有兴趣的文章:BrowZine 还有过滤功能,通过设定,可以筛除掉不感兴趣的通知,因此我只需每两天花十分钟来快速浏览通知,从而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
5. 只存最有趣的文章:我习惯于先检视文章标题,如果标题让我觉得内容派不上用场,我会把那篇文章舍弃掉(可见文章标题在当前的网络环境有多重要)。每周我通常只会选出一两篇感兴趣的文章,仔细阅读。BrowZine 有一项功能叫做 My Articles(我的文章),可用于线上储存文章。My Articles 就像一个小小私人图书馆,您可以分成别类来存放文章,非常实用。
6. 把具相关性的文章放在文献数据库里:BrowZine 可以把文章输出到数位笔记软件中。所以,检视过摘要、粗略浏览正文后,我会立即把派得上用场的文章备存到 Endnote,并加注标签。我挑选文章的原则为贵精不贵多。至于次要的或当下用不到的文章,我会先存在 My Articles 以便日后查找。
7. 扩增搜寻的管道:我会持续关注几个相关专业的社群媒体频道,并加入了由领域专业人士所组成的群组以获取相关的文献更新资讯。
通过以上7个步骤,我完成了文献的收集、筛选和整理,并把有用的文献汇入笔记软件、加上标签分类,方便日后阅读、批注及进一步使用。您可以依据自己的习惯灵活调整,关键在于坚持,最终建立适合自己的好习惯。
我每两天查看一次 BrowZine 寄送的通知,并只在晚上花费十分钟来做这件事。之所以挑选晚上,是因为晚上我比较空闲,人也比较放松;出于好奇的心理,查看其他学者都在研究什么成为了我的一个乐趣不再是苦差事。
最后补充一下 BrowZine 的优缺点。除了更新通知功能,BrowZine 会推播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献。因此,这是一个相当方便的工具,可以让您存取随机查阅到的文章。不过,它的缺点在于不能搜寻也不能与别人分享文章。另外,您也不能直接把 BrowZine 文章中的内容复制到 Word,而必须透过其他的软件来达成。